《列王記上》19:1-8;
《使徒行傳》3:1-10;
《約翰福音》5:1-9
亞哈將以利亞一切所行的和他用刀殺眾先知的事都告訴耶洗別。耶洗別就差遣人去見以利亞,告訴他說:“明日約在這時候,我若不使你的性命像那些人的性命一樣,愿神明重重地降罰與我。”以利亞見這光景就起來逃命,到了猶大的別是巴,將仆人留在那里,自己在曠野走了一日的路程,來到一棵羅騰樹下,就坐在那里求死,說:“耶和華啊,罷了!求你取我的性命,因為我不勝于我的列祖。”
說完,他就躺在羅騰樹下,睡著了。有一位天使拍他,說:“起來吃吧!”他觀看,見頭旁有一瓶水與炭火燒的餅,他就吃了喝了,仍然躺下。耶和華的使者第二次來拍他,說:“起來吃吧!因為你當走的路甚遠。”他就起來吃了喝了,仗著這飲食的力,走了四十晝夜,到了神的山,就是何烈山。 (列王紀上 19:1-8 和合本)
以上經文讓我們看到上帝幫助一個人的過程,即讓他從軟弱到剛強的過程。神的工作全面、細膩、到位,對一個偶然被過犯所勝的人,神讓他從悲觀、失望、絕望中剛強起來。
亞哈王壞到了極致,夫婦二人背離猶太教信仰,背離耶和華神,與神為敵。先知以利亞就生活在那樣一個時代。但是作為先知以利亞,面對黑暗、恐怖的社會政治和信仰環境,沒有退縮。我們可以看到他偉大的面對和擔當。
當時的情況是: 450位先知拜巴力神,只有一位敬拜耶和華神,就是以利亞。以利亞戰勝了巴力神,戰勝了亞哈王提出的問題,并且幫亞哈王解決了干旱的難題,但王后耶洗別卻下令要以利亞性命。以利亞雖能戰勝巴力神的先知,卻不能戰勝自己的恐懼,選擇了逃命。
今天,作為基督徒,當我們面對死亡或人生的低谷時,心態未必會比以利亞好。現實中,人是很脆弱的。先知以利亞也不例外,他選擇了逃命。這是《圣經》向我們呈現的真實的故事。
以利亞來到羅騰樹下,向上帝求死:“求你取我的性命,因為我不勝于我的列祖。”耶和華神怎么幫助一個身心俱疲、絕望的人呢?神差遣天使去輕輕“拍”他。“拍”在這里有幾層含義:第一層招呼他,以利亞處于落魄之中,神輕輕地招呼他;第二層,表示一種密切的關系,關系密切的人往往拍肩膀;第三,表示一種提醒。
除了“拍”還有什么?接下來的經文告訴我們,還有有一瓶水和炭火燒的餅。對于逃命的人來說,水和餅就是救命之物。也由此可見,神的安慰不是空頭支票,而是給人實實在在的關懷和供應。
神的第一步工作完成后,以利亞仍然躺著,還沒有重新煥發出對生命渴望。軟弱中的我們,往往希望一禱告就就剛強,但撫平傷痛是需要過程的。過了一會兒,天使又拍了他一下,說“起來吃吧”,并加了一句:“因為你當走的路甚遠。”提醒他還有很遠的路,這就是讓他看到希望!
申初禱告的時候,彼得、約翰上圣殿去。有一個人,生來是瘸腿的,天天被人抬來,放在殿的一個門口(那門名叫美門),要求進殿的人周濟。他看見彼得、約翰將要進殿,就求他們周濟。彼得、約翰定睛看他;彼得說:“你看我們!”那人就留意看他們,指望得著什么。彼得說:“金銀我都沒有,只把我所有的給你:我奉拿撒勒人耶穌基督的名,叫你起來行走!”于是拉著他的右手,扶他起來;他的腳和踝子骨立刻健壯了,就跳起來,站著,又行走,同他們進了殿,走著,跳著,贊美 神。百姓都看見他行走,贊美 神;認得他是那素常坐在殿的美門口求周濟的,就因他所遇著的事滿心希奇、驚訝。 (使徒行傳 3:1-10 和合本)
彼得和約翰很重視團契生活、圣殿生活。在今天互聯網時代,人們通過網絡很容易獲取牧師的講道,所以認為可以不來教會。但是,教會生活,在圣殿中和在電腦前是不一樣的,氛圍也不一樣。
在門口,看到一個瘸腿的人,彼得眼睛就轉向他,和他進行眼神的交流。彼得告訴他:“金銀我都沒有,只把我所有的給你:我奉拿撒勒人耶穌基督的名,叫你起來行走!”。慈善對于基督教很重要。但沒有就會使慈善工作受到阻礙。
基督教的慈善,是要解決根本性的問題,不僅僅是周濟,重要的是讓他自食其力地站起來,這是慈善的目標和根本。這就將福音的真諦和關懷,將耶穌基督的救恩呈現在需要幫助的人面前。
經文中有“拉”這個動作,瘸腿的人,不能自己起來,需要幫助,需要別人拉他一把。這就體現一個人的起來是需要人幫助的。自己禱告,建立個人與神的關系非常重要,但是有些時候,也要彼此代禱和幫助,好叫我們在軟弱中看到希望,看到有人會幫我們一把。
經文中還有“扶”這個動作,病得嚴重的人需要被扶起來。
現實生活中,我們要學會去拉人一把,扶人一把,讓軟弱無力的人在耶穌基督里站起來,成為一個剛強的人。
這事以后,到了猶太人的一個節期,耶穌就上耶路撒冷去。在耶路撒冷,靠近羊門有一個池子,希伯來話叫作畢士大,旁邊有五個廊子;里面躺著瞎眼的、瘸腿的、血氣枯干的許多病人。(有古卷在此有:等候水動,因為有天使按時下池子攪動那水,水動之后,誰先下去,無論害什么病就痊愈了。)……在那里有一個人,病了三十八年。耶穌看見他躺著,知道他病了許久,就問他說:“你要痊愈嗎?”病人回答說:“先生,水動的時候,沒有人把我放在池子里;我正去的時候,就有別人比我先下去。”耶穌對他說:“起來,拿你的褥子走吧!”那人立刻痊愈,就拿起褥子來走了。 (約翰福音 5:1-3,5-9 和合本)
對于一個癱瘓了三十八年的人,耶穌的問話似乎多余——“你要痊愈嗎?”而那人又似乎答非所問:“先生,水動的時候,沒有人把我放在池子里;我正去的時候,就有別人比我先下去。”這一問一答,恰恰特別重要,因為這是人間冷暖的真實寫照——需要憐憫的人卻得不到憐憫。
耶穌沒有加以點評,只是說:“起來,拿你的褥子走吧!”
我們要知道,那個人是在順服中起來的,不是信心中起來的,因為當時他還不知道耶穌是誰!
弟兄姊妹,但愿你我在自己的人生經歷中,依靠主的能力,依靠耶穌基督加給我們的一切,能更多地安慰別人,更多地幫助別人,也更多地學會順服,讓我們屬靈的生命真正站起來。因為耶穌基督來,就是要我們起來,使我們成為真正的一個人。讓我們從耶穌基督里站起來!
愿神祝福他自己的話語。阿門!
選自施成忠牧師2016年8月21日圣保羅堂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