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极品av一视觉盛宴_china男同69王伦宝西北军军_亚洲色图国产精品_一本大道伊人久久综合 - 亚洲天堂男人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電子講壇 > 講章集錦 > 正文
電子講壇
聯系我們

南通市基督教兩會 

電話:0513-81597899 

南通第一城基督教堂 

電話:0513-85511556     

地址:江蘇南通市人民中路與園林路交叉路口

郵編:226007 

網址:www.gpfederation.net

教堂賬戶:南通第一城基督教堂 

賬號:549558202798  

開戶行:中行南川河支行 

 

講章集錦

大衛的祈禱詩

作者:施成忠 來源: 日期:2016/1/3 7:30:05 人氣:2101
《詩篇》第17篇
    該詩為“大衛的祈禱”。向我們傳遞了只少兩個信息:其一,該詩為祈禱詩,一般來說,祈禱詩往往是詩人在遭遇患難時向上帝祈禱,表明自己的心跡,并渴望上帝的憐憫。其二,該詩出自大衛的手筆。對于該詩,一般解經家認為是大衛逃避掃羅的追殺過程中。為此,他深感痛苦與無助。在絕望中,大衛想到了上帝,于是提筆寫詩,向上帝吐露心聲。通過祈禱,將心中的一切痛,如水倒出,詩人獲得了上天而來的力量,并且有了“我必在義中見你的面”的信心。
這首詩共有15節,一般分為不規則的五小段:1、2節為第一段,詩人指出了上帝的公義屬性,以尋求公正的判斷;3、5節為第二段,詩人陳述了自己的狀況;6、9節為第三段,詩人描述了神的作為,以祈求他的幫助;10至12節為第四段,詩人指控了敵人的卑劣手段;13至15節為第五段,詩人表明了自己的價值理念。可以說,整篇詩歌渾然一體,感人至深。
 
一、尋求公正(1-2)
 
    從詩的內容看,大衛仍在掃羅的追殺中。然而,詩人非常清楚,他所遭遇的一切。為此,他深感冤枉和委屈,而這種心靈的煎熬卻無處訴說。詩人在絕望中仍知道,公義的上帝一定知曉這一切。大衛曾寫道:“耶和華施行公義,為一切受屈的人伸冤。”(詩103:6)
“耶和華啊,求你聽聞公義,側耳聽我的呼吁;求你留心聽我這不出于詭詐嘴唇的祈禱。”
從大衛一連串的“聽”字——“聽聞”、“側耳聽”、“留心聽”的反映出大衛向神傾訴的迫切。第一個“聽”,詩人說出祈禱的內容——“求你聽聞公義”。《現代中文譯本》譯為“垂聽我求公道的呼聲”,翻譯的意思較為正確。詩人向上帝說明禱告的主題是“求公道”。第二個“聽”,詩人道出了禱告的企盼——“側耳聽我的呼吁”。他希望上帝像常人一樣,側著耳朵,專門地聆聽他的聲音。第三個“聽”,詩人表明禱告的態度——“求你留心聽我這不出于詭詐嘴唇的祈禱”。上帝喜悅的正是這樣的祈禱,那種嘴唇尊敬主,心卻遠離他的禱告,上帝最為厭惡和必不垂聽(參賽29:13)。第2節,是詩人進一步的祈禱,在此具體地提出了自己的愿望,并切盼上帝成全:“愿我的判語從你面前發出,愿你的眼睛觀看公正。”這里的“判語”,是為自己辯護詞,詩人深感委屈,所以他竭力為自己辯護,希望上帝聆聽,并渴望神盡快為他做出裁決。詩人相信,當他的判語達到上帝面前之際,當上帝觀看公義之時,就意味著得到了上帝公義的判斷。《現代中文譯本》對此句的翻譯直截了當:“愿你宣判我無罪,因為你知道什么是正直。”
 
二、表白無辜(3-5)
 
     這一段中,詩人用了很多的筆墨,以表明自己的無辜,證明自己以上的辯護并不是狡辯。詩人表白無辜并非表示自己無罪。詩人的意思是說在掃羅追殺自己的事情上,他是徹底的無辜。
首先,大衛從思想方面的表明無辜:“你已經試驗我的心。”這里的“心”,不是一般概念的心臟,而是指人的思想、情感等等。“在希伯來文里,心指人的意志及理智,往往以心為整個人格的中心。心怎樣,人也必如此。”《箴言》說:“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箴4:23)因此,“心”代表著決定人的生活行為的思想。詩人指出,上帝已經試驗了他的心。他還特別提到,上帝在“夜間”鑒察了他。無所不在的上帝,任何時候都在鑒察、熬煉他的子民,但在“夜間”,他的鑒察和熬煉更為直接,更為清晰。經由上帝鑒察、熬煉,其結果是“卻找不著什么”,其次,是言語方面的無辜。詩人寫道:“我立志叫我口中沒有過失。”一個人在言語方面的態度,往往能代表他的素質與修養,因此《雅各書》寫道:“若有人在話語上沒有過失,他就是完全人,也能勒住自己的全身。”(雅3:2)詩人在這里表明自己在言語方面的態度,就是“立志叫我口中沒有過失”。詩人在上帝面前立志,要勒住自己的舌頭,爭取在言語上沒有過失。積極方面,是要做到心口一致,按著上帝的教導說造就人的好話。消極方面,是指棄絕謊言和妄語;最后,是行為方面的無辜。詩人說:“論到人的行為,我藉著你嘴唇的言語自己謹守,不行強暴人的道路。我的腳踏定了你的路徑,我的兩腳未曾滑跌。”作為上帝子民的他,絕不能隨波逐流,乃要分別為圣。他要“自己謹守”,而謹守的前提是“藉著你嘴唇的言語”,詩人在上帝話語的規范下端正自己的品行,“不行強暴人的道路”,面對敵人的威逼,詩人在行事為人上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但他相信,當他遠離“強暴人的道路”并“踏定了你的路徑”之時,他的腳便不會“滑跌”,“凡他所作的盡都順利”(詩1:3)思想、言語、行為,這三樣幾乎就是一個人的全部活動。詩人在這些方面都已問心無愧,所以他說自己是無辜的。
 
三、祈求保護(6-9)
    這一段禱告,其內容非常深刻,清晰地流露出了大衛自己對上帝的深刻認識。
首先,詩人因上帝的信實而祈禱:“上帝啊,我曾求告你,因為你必應允我;求你向我側耳,聽我的言語。”大衛有過“我曾求告你”的親身經歷,更有“你總應允我”的深刻體會。通過無數次的信仰經驗,詩人大衛堅信真理。所以,詩人遭遇患難之時,愿意一如既往地來到上帝面前,向他禱告。
其次,詩人因上帝的慈愛發出祈禱:“求你顯出你奇妙的慈愛來,你是那用右手拯救投靠你的,脫離起來攻擊他們的人。求你保護我,如同保護眼中的瞳人,將我隱藏在你翅膀的蔭下。”回憶過往的經歷,大衛深刻地感受到了上帝同在,所以進一步向上帝呼求。他相信,上帝一定會顯出他奇妙的慈愛。接下去,詩人用了三個形象的比喻,來說明上帝的拯救與保護。(1)“用右手拯救投靠你的”:右手,人們最多使用,象征著力量,也象征著慈愛。(2)“保護我,如同保護眼中的瞳人”:這個說法來源于《申命記》:“耶和華遇見他在曠野荒涼野獸吼叫之地,就環繞他、看顧他、保護他如同保護眼中的瞳人。”(申32:10)“眼中的瞳人”有多重要,誰都知道。上帝保護愛他的人,就像保護自己的瞳人,他曾應許他的子民:“在顯出榮耀之后,差遣我去懲罰那擄掠你們的列國,摸你們的,就是摸他眼中的瞳人。”(亞2:8)(3)“將我隱藏在你翅膀的蔭下”: 耶穌也曾用過類似的說法:“我多次愿意聚集你的兒女,好像母雞把小雞聚集在翅膀底下,只是你們不愿意。”(路13:34)再次,詩人因上帝的權能而祈禱:“使我脫離那欺壓我的惡人,就是圍困我要害我命的仇敵。”這一段祈禱的尾聲,詩人祈求上帝救他脫離仇敵,這是一個重要的句子。詩人相信,上帝一定會拯救他脫離仇敵,因為他擁有這樣的權柄和能力。 
四、哭訴兇殘(10-12)
    詩人將話題轉向了敵人,他要向上帝哭訴敵人的兇殘:“他們圍困了我們的腳步,他們瞪著眼,要把我們推倒在地。”如此哭訴的目的,是讓上帝知道他的處境有多艱難。首先,詩人描述了敵人的心靈狀況:“他們的心被脂油包裹,他們用口說驕傲的話。”這里的“心”,與上文所提到的“心”意義相同。所不同的是:詩人的心是清潔的,經得起上帝的試驗;敵人的心卻“被脂油包裹”。“心被脂油包裹”,它告訴我們,那些仇敵的心,被厚厚的脂油閉塞,以致失去了應有的功效,就好比保羅所說的,“這等人的良心如同被熱鐵烙慣了一般”(提前4:2)。當“心被脂油包裹”之時,行為便無拘無束了,“用口說驕傲的話”也就成了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他們心蒙脂油,我卻喜愛你的律法。”這些仇敵之所以“心被脂油包裹”,是因為他們沒有熱心地遵守耶和華的律法。這是我們可以想象得到的。
其次,詩人描述了敵人的殘酷手段:“他們圍困了我們的腳步,他們瞪著眼,要把我們推倒在地。他像獅子急要抓食,又像少壯獅子蹲伏在暗處。”這幫兇殘的敵人處處緊逼,不留余地,詩人因此四面楚歌,插翅難飛。仇敵將詩人團團圍住,虎視眈眈地注視著他,并且將他推倒在地,準備隨時下手。目睹這種處境時,詩人聯想到了獅子抓食的場面,他能感覺到,自己的遭遇與此類似:“他像獅子急要抓食,又像少壯獅子蹲伏在暗處。”而詩人,正是獅子面前的那只小羊,他的處境有多艱難。
 
五、展望祝福(13-15)
    首先,詩人祈求上帝的大能作為:“耶和華啊,求你起來,前去迎敵,將他打倒,用你的刀救護我命脫離惡人。”控訴敵人的兇殘之后,詩人理所當然地再次為上帝盡快打敗他的敵人而祈禱。這一節,詩人用了一個特別有趣也特別到位的說法——“求你起來,前去迎敵”。詩人將耶和華為他伸冤的行動,描述成一次軍事行動。他的心目中,上帝就好比坐地待命的將士,一旦敵人出現,便迅速“起來”,投入戰斗。一旦上帝如此作為,敵人的潰敗便是順其自然的了,他會將敵人“打倒”,并用“刀”保護其子民免受敵人的傷害。其次,詩人說:“耶和華啊,求你用手救我脫離世人,脫離那只在今生有福分的世人。你把你的財寶充滿他們的肚腹;他們因有兒女就心滿意足,將其余的財物留給他們的嬰孩。”詩人在此指出,世界上存在著一群“只在今生有福分的世人”,因此“他們因有兒女就心滿意足”。保羅在《腓立比書》中批判了一種人,與這類人相似:“有許多人行事是基督十字架的仇敵。我屢次告訴你們,現在又流淚的告訴你們:他們的結局就是沉淪,他們的神就是自己的肚腹,他們以自己的羞辱為榮耀,專以地上的事為念。”(腓3:18-19)由于這種人不在少數,而他們的價值理念又往往會有意無意地影響到具有屬天追求之人,因此詩人祈禱,“求你用手救我脫離世人”。
    最后,詩人表達自己的信仰立場:“至于我,我必在義中見你的面;我醒了的時候,得見你的形像就心滿意足了。”詩人清楚,世人有他們的價值取向,對他而言,決不去隨從他們的價值取向,所以也不可能得到他們能夠得到的東西。然而,詩人非常清楚,他將要得到的,比任何人所得的都更好。其一,“我必在義中見你的面”:其二,“我醒了的時候,得見你的形像”:如同使徒保羅所說:“我們卻是天上的國民,并且等候救主,就是主耶穌基督從天上降臨。他要按著那能叫萬有歸服自己的大能,將我們這卑賤的身體改變形狀,和他自己榮耀的身體相似。”(腓3:20-21)詩人將要得到的,與世人所得到的,形成了明顯的對比,因此他不羨慕世人的福氣,只追求自己的理想。《詩篇》第17篇,一篇感人至深的祈禱詩,詩人在敵人無端的攻擊之時,以此詩向上帝吐露心聲,并抒發感情。先是尋求公正的判斷,接著表白自己的無辜,繼而祈求上帝的保護,并且哭訴敵人的兇殘,最后展望未來的祝福。讓我們看到了詩人對上帝的深刻認識,對信仰的深刻體驗,及對人生的深刻感悟。 

    標簽:
    上一篇: 大衛的金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