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极品av一视觉盛宴_china男同69王伦宝西北军军_亚洲色图国产精品_一本大道伊人久久综合 - 亚洲天堂男人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神學建設 > 神學思考 > 正文
神學建設
聯系我們

南通市基督教兩會 

電話:0513-81597899 

南通第一城基督教堂 

電話:0513-85511556     

地址:江蘇南通市人民中路與園林路交叉路口

郵編:226007 

網址:www.gpfederation.net

教堂賬戶:南通第一城基督教堂 

賬號:549558202798  

開戶行:中行南川河支行 

 

神學思考

有關基督教中國化的論述與思考

作者:通州教會 李松傳道 來源: 日期:2017/1/26 15:55:59 人氣:882

關鍵詞:基督教中國化  三自愛國運動  中國基督教協會  “三自”方針

“基督教中國化”提出以來,在基督教界和學術界都引起廣泛關注,并且廣大學者紛紛提出不同的見解和建議。并且在2014年8月基督教全國兩會在上海舉行了60周年紀念活動,并將紀念活動重要內容之一命名為“‘基督教中國化’研討會”。那么在此筆者也表達一下自己的觀點。

一、什么是基督教中國化

基督教中國化剛提出來,就有各種各樣不同的理解,基督教界,學術界以及宗教各界人士的聲音都各不相同。那么究竟基督教中國化是什么意思呢?經過比較,筆者比較認同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的主席傅先偉長老在接受采訪的過程當中所說的,“基督教中國化其實根本原因就是在信仰中間融入中國的文化,基督教中國化就是為了讓中國百姓歡迎,愿意接受基督教的福音。” 把人們所說的基督教在中國變成我們自己的中國基督教。在不改變基督教信仰核心的前提下,在我們的信仰當中融入我們中國文化中的精華,使得基督教有我們中國自己的韻味和特色。從而擺脫基督教是“洋教”的帽子,使得基督教在中國能夠受到中國老百姓的歡迎和青睞,而不是一提到基督教就人想到西方殖民主義或者讓人想起圣誕老人和西方那些宗教建筑。

在2014年8月舉行的“基督教中國化”的研討會上也達成了基督教中國化內涵的共識:就是中國教會以圣經為依據,持守基本信仰,繼承大公教會傳統,在信仰和社會實踐中,扎根中國文化沃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在處境中傳揚福音、見證基督、辦好教會。

二、基督教中國化的歷史軌跡

雖然基督教中國化這個名詞在近些年才被提出來,但事實上從基督教傳入中國的時候就面臨著中國化的考驗。從一千四百年前的唐朝時期,景教的傳入,到元朝時期的也里可溫教的傳入,再到明末清初時利瑪竇來華傳教,最后到十九世紀初基督教新教再一次傳入中國,并在此扎根。基督教這四次的傳入無一不面臨著與當時社會的政治文化相融合的考驗。其實在利瑪竇來華傳教的時候,他在基督教與中國文化之間的溝通做了大量工作,尤其在“中國孝文化”與“敬拜獨一真神”的基督教教義之間建立起一個互相交流的橋梁。若不是后來因為“禮儀之爭”的問題,相信基督教能夠流傳至今。基督教之所以能夠在第四次傳播過程中成功傳入中國并且在中國這片土地上扎根,它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在不斷與中國文化發生碰撞的過程中找到了一個契合點。如果當時的傳教士堅持讓所有的中國信徒都在禮拜的過程中說英語,使用英文圣經,利用西方的思維方式和方法對圣經進行講解,基督教在中國并不會長久,并且也不會出現后來的中文圣經。當時的傳教士乃是積極學習漢語,積極融入中國當時的主流文化中,甚至他們會穿著僧袍,利用儒家經典來解釋圣經,他們用中國人能聽懂的話來傳福音,誰能說這不是中國化的一個體現呢?

自基督教傳入中國以后,基督教始終被扣以“洋教”的帽子。因著在不平等條約中出現的允許在中國傳教這一條,使得信仰基督教的中國人一直就被扣著“二毛子”等各種各樣的罪名。在很多人們眼中基督教就是殖民者用來麻痹中國人思想的一種工具,甚至后來還有“多了一個基督徒就少了一個中國人”的思想。種種的原因的積累導致了后來“非基運動”的爆發,這次事件的爆發使得當時中國的基督教有識之士開始反思怎樣使基督教在中國發展下去,怎樣使基督教脫離“洋教”的帽子,怎樣使“多了一個基督徒,就少了一個中國人”這種思想發生改變,怎樣使基督教成為我們中國人自己的宗教,脫離殖民者的掌控。從此中國基督教走上了艱難的“本色化”其本質是“中國化”的道路。一直到一九四九年新中國成立以后,中國基督教逐漸斷絕了與外國傳教團體的宗教事務以及經濟聯系,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獨立發展,并提出“三自(愛國)運動”的構想。1950年以中國基督教青年會全國協會代表為首的一批知名人士發表宣言,號召廣大教徒斷絕與帝國主義的聯系,真正實行中國教會的自治、自傳、自養原則,愛國愛教。特別是因為朝鮮戰爭的爆發,美國政府宣布凍結中國在美國的財產,使得原來依靠美國差會提供津貼的中國教會團體陷入經濟困境。所以有關人士在把基督教和佛教進行對比的時候說,基督教并沒有遭遇像佛教這種其原有國度的政治失勢或缺乏后援的窘境,因此其在華傳播中更多強調和堅持其母土國的政治利益,并得到了后者的強大支持,使之很難根本放棄文化相遇時的政治博弈,故而與中國有著更多的較量和對峙,其張力迄今尚未根本消解。” 這種說法是缺乏根據的,是不了解基督教在中國發展過程的一種說法。

在面臨無依無靠的這種危難之際,中國基督徒沒有屈服于美國的威脅,而是毅然決然的與其斷絕聯系,后來在中國政府的支持下,全國各教會組織和團體制定了教會自立計劃,迅速實現“三自”1951年,基督教各派聯合成立了一個委員會,使教會的“三自”愛國運動達到高潮。1954年,中國基督教領袖和知名人士在北京召開會議,正式成立了“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 從此,中國基督教各派完全斷絕了與外國差會的聯系,走上了獨立發展、愛國愛教的道路。三自愛國運動的成立表明了中國基督教愛國的立場,也是基督教中國化的一個重大發展和突破。

三、“三自”成立后基督教中國化取得的成就

    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成立之后,全國各地的教會紛紛響應,積極參與與加入,各地教會也逐漸與外國差會肅清關系,中國教會走上了“自治、自養、自傳”的發展道路,這也是屬于中國教會自己的發展道路,更是基督教中國化的深入體現。1980年中國基督教協會在南京成立,與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合稱中國基督教兩會,使得中國基督教變得更加的規范和完善。我們有了屬于中國基督教自己的刊物雜志《天風》,還有金陵協和神學院出版的《教材》,以及《金陵神學志》。我們有自己的詩歌集,圣樂團,這些都是結合了中國文化和元素而產生的。在講道和解釋《圣經》的過程中,我們也會結合中國的文化和歷史來闡釋圣經,比如運用成語典故唐詩宋詞,諸子百家的典籍等等。這些并不會引起信徒的厭倦和反感,而反會加增他們聽道的興趣。在建筑方面,我們也開始著手設計一些中國風的教堂,而不是一味的模仿西方的建筑風格。隨著中國教會的發展,我們也開始關注老年人的養老問題,我們自己籌建養老院,孤兒院等社會公益慈善機構,包括我們中國基督徒自己成立的愛德基金會,最近也獲得中基透明指數FTI滿分并排名第一,成為全國最透明基金會。

    自中國基督教兩會成立以來,中國基督教發展迅速,在中國化方面也更加深入。在政治上,我們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按照自治原則,拒絕一切試圖通過基督教而破壞國家安全的境外滲透勢力。在經濟上,我們按照自養原則,自力更生,并且創辦和開展各種社會慈善事業,幫助孤寡老人兒童,造福社會。在文化上,我們按照自傳原則,積極融入社會,融入中國文化,使基督教在中國人心中不再是洋教。就比如在人們心中圣誕節是“洋節”,現在各大商家利用圣誕節而大搞活動,在商場當中弄各種西方元素的商品。但是我們中國教會并不是這樣,雖然我們過圣誕節,這是我們對我們所信的耶穌的紀念,在慶祝圣誕節的時候,我們并不會像商家那樣搞各種東西,而更多的是融入我們中國老百姓的喜歡的東西,比如地方戲曲、小品、相聲、民族曲調圣歌等等,我們不是為了過圣誕節而過圣誕節,而是為了恢復神與人之間的關系,為了增進人和人之間(信徒和信徒之間、信徒和非信徒之間)的關系,使人與人之間更多的充滿愛與正義,傳播神的愛給我們的同胞。

四、基督教中國化所面臨的困境

    近些年來基督教中國化的進程發展很快,但是并不代表一帆風順,仍然面臨社會現實問題,人才缺乏問題和神學思想建設進程等方面的影響。 在基督教中國化的過程中始終面臨著兩個方面的困境,就是打著基督教旗號的邪教組織和反對“三自”的地下教會。19世紀初,當基督教與中國文化不斷碰撞的過程中,一個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結合體產生了,那就是“太平天國運動”。洪秀全從梁發手中得到一本福音冊子——《勸世良言》,從中吸取了某些基督教教義,后來自行洗禮,創辦拜上帝會。洪秀全將《圣經》的《舊約》和《新約》加以篡改,成為拜上帝會的教條,并實行政教合一制度,發動金田起義,后來更是一度占領半個中國,最后被國內外軍事力量聯合剿殺。盡管太平天國在歷史上曇花一現,但是作為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的一種結合方式,對于研究“基督教中國化”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

至今,在我國許多農村教會里面,基督教信仰往往容易變成其他種種民間信仰的替代品,村民對基督教信仰和其他民間信仰的態度往往是“哪個靈就信哪個”,這種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結合之后的產物,與太平天國實有太多“異曲同工”之處——都對基督教信仰一知半解,都把基督教信仰當做一種工具,都沒有真正講解清楚基督教信仰最核心信息。例如當代出現的“全能神”、“呼喊派”,還有一些宣揚世界末日即將來臨而騙取錢財的邪教組織等等。這些對基督教中國化會產生很大阻礙:給人一種感覺好像基督教很亂的印象,所以才會產生很多邪教。其實是因為基督教近些年來發展迅速,很多不法分子假借基督教的名義斂財,搞一些不法的活動,推銷產品等等。

另外就是一些反黨反“三自”的地下教會,近些年來因為政府對地下教會采取不干涉的態度,使得地下教會勢頭越來越大。有的地下教會愿意遵行國家法律法規,也接受“三自”辦教原則,但是有很大一部分的地下教會是反黨反政府的,他們崇洋媚外,屢次接受境外滲透勢力的相關人士,引進一些稀奇古怪的神學和宗教儀式。當我們向政府報告,請求他們依法管理宗教事務的時候,他們說這是我們宗教內部的事情而不干涉。這種不干涉的的結果就更加滋長了他們的氣焰,以至于現在在山東境內設有他們自己的地下神學院,并且請一些身份不明的境內外人士來講課。在我們堅持“自治自養自傳”的辦教方針的時候,他們宣揚“三自”是政府的奸細,在我們積極促進和發展基督教中國化的時候,他們宣揚中國的落后,要引進外國的“優良文化”,這對我們基督教中國化而產生的阻礙和負面影響是可想而知的。

五、基督教中國化如何在農村開展和深化

前面我們說了一些邪教的興起往往都是從農村開始的,因為目前農村當中仍存在文化淺薄的一些老年人,他們往往聽到一個消息之后就盲目的跟隨和不加分辨的傳播,所以很容易走錯路,偏離基督教的真理。所以基督教中國化在農村開展的過程當中,千萬不能摻入一些中國的迷信或者一些缺乏理性的思想,因為這樣很容易導致適得其反的結果。并且在我們農村教會推行基督教中國化的時候也不能說一些大道理,如果我們一下進入教堂里來宣傳必須要基督教中國化等等,這樣人們既聽不懂,也會引起反感,比如在我家鄉教會,在禮拜結束之后牧師說接下來有我們宗教局的領導來進行什么重要講話,大家不要走,留下來認真聽,然后宗教局的領導就大說特說了一通,但是人們該走的還是走,因為那些農民他們可不管你是多大的領導,再說他們也不知道宗教局的領導在說些什么,以至于還會引起人們的反感,感覺政府好像又要搞什么名堂。所以說要耐得住性子,慢慢的讓人們覺得基督教中國化并不是那些知識分子的事,跟他們沒有關系,而是讓他們覺得基督教中國化是為什么使我們基督教更加的貼近生活,更加像我們中國人自己的宗教,從而使他們從思想上擺脫基督教是“洋教”的觀點。另外筆者所說的耐得住性子并不是越慢越好,而是既不急于求成,也不光說不做,因為過于著急老百姓接受不了,過于緩慢就給人感覺只是一個幌子,說說而已。另外還是需要政府的一些政策來幫助農村教會,讓老百姓感覺到基督教中國化是一件好事,他們才會積極的參與到這樣的行動中。

總的來說,基督教中國化的進程已經很快了,佛教在經歷好幾百年的時間才融入到中國現實的環境當中,但是基督教在短短的幾十年就已經達到這樣的效果可以說是坐著高鐵前進的。神學思想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不是一個運動、幾個口號就能夠有效的,需要扎扎實實地長期“建設”。要建立健全神學思想建設的長效機制,循序漸進、長抓不懈。 一項改革的開展和深化本身就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所以只要我們一步一步穩扎穩打的堅持這項工作,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基督教中國化將取得全面的落實。   

IMG_7444.jpg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