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极品av一视觉盛宴_china男同69王伦宝西北军军_亚洲色图国产精品_一本大道伊人久久综合 - 亚洲天堂男人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信仰教義 > 正文
信仰教義
聯系我們

南通市基督教兩會 

電話:0513-81597899 

南通第一城基督教堂 

電話:0513-85511556     

地址:江蘇南通市人民中路與園林路交叉路口

郵編:226007 

網址:www.gpfederation.net

教堂賬戶:南通第一城基督教堂 

賬號:549558202798  

開戶行:中行南川河支行 

 

信仰教義

基督教的基本入門知識

作者: 來源: 日期:2016/12/3 15:29:37 人氣:2708

1、基督教的基本教義

(1)創世論

關于宇宙世界與所有生命。來源于《舊約.創世紀》,上帝在六天之內創造了宇宙世界,其中第一天造了光,第二天造了空氣,第三天造了地和海并地上的草木,第四天造了日月星辰,第五天開始創造生命,首先造了水里的魚和空中的飛鳥,第六天造了地上的牲畜、昆蟲、野獸,最后創造了有祂形象的人。第七日上帝安息,這一天定為圣日。

(2)“三位一體”論

三位一體論是基督教獨有的上帝觀,是基督教的基本信條之一。基督教認為上帝只有一個,但包括圣父、圣子、圣靈三個位格。圣父即天地萬物的創造者和主宰――神,基督教稱為上帝,也稱“天父”“耶和華上帝”;圣子即耶穌基督,也稱“上帝圣子”;圣靈也稱“上帝圣靈”。三位一體是超越人類思維極限的奧秘。

(3)原罪論

基督教的基本教義之一。罪是指人順從自己的私欲而違背上帝旨意的所言、所行和所想。源于人類的始祖亞當和夏娃受蛇的誘惑,偷吃“禁果”犯了罪,成為整個人類的原罪。人一生下來在上帝面前就是罪人,需要基督的救贖。

(4)救贖論

基督教基本教義之一。基督教認為人類既有原罪,又無法自救,上帝圣父差其獨生子耶穌降世為人,受死亡,流出寶血以贖信徒的罪。救贖是基督教神學的核心。

(5)末世論

是關于人類與世界最終命運的教義。包括基督再臨、死人復活、末日審判、千禧年及天堂、地獄等內容。

(6)“因信稱義”

因信稱義(Justification by Faith)是新教三大教義之一。人只有信仰耶穌基督的救贖才能被上帝稱為義人,只有憑借耶穌寶血,才能與上帝重新和好,并最終得到上帝的拯救。它強調由于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救贖奇功,人神之間的阻隔已經排除,使上帝在人還是罪人的時候就同意接受他們。       因信稱義不是說可以不必行善事,而是否定了人靠著本身的行為可以使自身完全。

(7)道成肉身

道成肉身(Incarnation)基督教基本教義和信條之一。基督教認為,基督是三位一體中的第二位,即圣子,他在世界尚未造出前便與上帝圣父同在,即上帝的“道”;因世人犯罪無法自救,上帝乃差遣他來到世間,通過童貞女馬利亞而取肉身成人,故名。見于《約翰福音》第一章和《尼西亞信經》。 

  (8)“信、望、愛”

  基督教要具備的三大美德。信在圣經里有“信任”、“可靠”、“忠實性”、“信靠”的意思。望有“期望”、“確信”、“求神庇護”之意。愛是神的本質,是基督教徒最大的美德。

基督教基本教義還有上帝論、基督論、教會論、圣事論等。

2、基督教的教規――“摩西十誡”

也稱“上帝十誡”或“十條誡命”,是基督教的教規。《舊約.出埃及記》記載,上帝耶和華在西乃山上通過曉諭摩西而給他們的十個誡命。

具體內容是:

  1  我是耶和華你的 神,曾將你從埃及地為奴之家領出來。  

     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  

  2  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做甚么形像彷佛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  

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它,因為我耶和華你的 神,是忌邪的 神。恨我的,我必追討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  

愛我、守我誡命的,我必向他們發慈愛,直到千代。  

3  不可妄稱耶和華你 神的名;因為妄稱耶和華名的,耶和華必不以他為無罪。  

 4  當記念安息日,守為圣日。  

六日要勞碌做你一切的工,  

但第七日是向耶和華你 神當守的安息日。這一日你和你的兒女、仆婢、牲畜,并你城里寄居的客旅,無論何工都不可做,  

因為六日之內,耶和華造天、地、海和其中的萬物,第七日便安息,所以耶和華賜福與安息日,定為圣日。  

5  當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華你 神所賜你的地上得以長久。  

6  不可殺人。  

7  不可奸淫。   

8  不可偷盜。  

9  不可作假見證陷害人。  

10 不可貪戀人的房屋;也不可貪戀人的妻子、仆婢、牛驢,并他一切所有的。

3、基督教的生活禁忌

禁忌在基督教信仰中并不是重要的內容,基督教沒有一整套繁瑣的從外在約束規范信徒信仰生活的清規戒律。榮神益人是信徒言行的總則。     

耶穌對我們說:“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 神。這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愛人如己。這兩條誡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總綱。” (太22:37-40)

禁忌因不同教派,不同文化習俗導致不同著重。基督教聚會場所布置裝飾十分簡潔,一般不設圣像,包括作為崇拜的畫像,突出十字架的標志,這主要源自于十條誡命的教義。基督教對婚姻十分重視,這主要源自于《圣經》中伊甸園的記敘,基督教認為婚姻是神圣的,應以一夫一妻為原則,上帝創造亞當夏娃即表明這一道理,因此基督教不主張離婚。

(1)不吃血是基督教信徒生活中的一個明顯禁忌。因為血象征著生命,是舊約獻祭禮儀上一項重要內容。《新約》把血的作用解釋為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流血舍命而帶給人的救贖能力。

(2)禁勒死的動物、血。持“基督復臨安息日會”教派背景的信徒飲食上不食豬肉和某些水產品。

(3)看相、算命、占卜等類也是基督教禁止的。

4、基督教的主要經典 《圣經》

(1)《圣經》的產生

《圣經》是基督教的經典,是基督教信仰的最高權威,是其教義、神學、教規、禮儀等的依據。  圣經的執筆者有四十幾位之多。他們所處的時代不同,職業、身分也不同。有的是政治、軍事領袖,有的是君王、宰相,有的是猶太律法家,有的是醫生,還有漁夫、牧羊人和稅吏。有的寫於戰爭危難之中,有的寫於太平盛世之時;有的完成於皇宮內,有的則在牢獄或流放的島上……這些在時間上跨越了千年的作者們,并不知道這些書卷日後會被匯編成冊,成為新、舊約正典。然而,當人們把這六十六卷書匯在一處時,這些跨越六十代人寫成的作品,卻呈現出前後呼應、和諧一致、渾然一體的風貌來,彷佛有一只無形的手,穿過千年的時光,操控著每位作者手中的筆,使這些作品,超越了作者身為“人”的有限性,成為宏篇巨著圣經中渾然天成的一部分.

 “約”是指耶和華上帝與人之間訂立的“盟約”。

(2)《舊約全書》的內容

《舊約全書》原是猶太教的經典,基督教接受它為自己經典的一部分。全書39卷。按其內容可分為四大類:律法書、歷史書、先知書和詩歌。

(3)《新約全書》的內容

《新約全書》是基督教自身產生的經典。全書共27卷,按其內容可分為四類:福音書、歷史書、使徒書信、啟示錄。福音書4卷包括《馬太福音》、《馬可福音》、《路加福音》、《約翰福音》。歷史書主要是《使徒行傳》。使徒書信21卷包括保羅、彼得、約翰、雅各、猶大諸使徒寫給幾個地方教會或個人的信件,分《保羅書信》14卷、《公函》7卷。先知書1卷《啟示錄》。

基督教常用名詞解釋

1、基督教重要名詞

(1)上帝

圣經稱“耶和華”、“天父”。上帝是自有永有、昔在今在、以后永在的全能者,是天地萬物的創造者和主宰者,對人賞善罰惡。

(2)耶穌

據《新約》記載,耶穌生于一世紀的猶太國,母親馬利亞,父親約瑟,馬利亞受圣靈感孕而生。耶穌被猶太總督本丟彼拉多釘死在十字架后,第三天復活,四十天后升天。 耶穌還將降臨世上,宣告世界末日來臨,世人接受“最后審判”。

(3)救世主

是基督教對耶穌基督的另一種稱呼。認為耶穌基督降臨世上,是為了拯救世人脫離罪惡,得到永生。

(4)先知

圣經中指受上帝啟發而傳達上帝旨意或預見未來的人

(5)天使

上帝的使者,專事傳達貫徹上帝旨意和使命。圣經中記載其常顯人形。天使為無性別的。而很多繪畫習慣上把天使畫成有性別的。

(6)使徒

 據圣經記載,耶穌基督傳教之初,挑選了12個人作為他的門徒,由于他們作為耶穌的代表被派到各地傳教,所以又叫“十二使徒”或“十二門徒”。

(7)撒旦

圣經中也稱“魔鬼”。希伯來文原意為“抵擋”。  

(8)保羅

原名掃羅,與十二使徒齊名,為原始基督教的傳播與發展建立了豐功偉績。在《新約》中有保羅書信十四封,為基督教神學奠定了基礎。

(9)替罪羊 也譯作“負罪羊”。據圣經記載,古代猶太教每年贖罪日清晨,由大祭司舉行贖罪祭,殺兩頭公羊,一是為贖自己和眾祭司的罪,二是贖民眾的罪,然后把羊逐入曠野沙漠,意為眾人的罪已由此羊負去。

2、《圣經》故事名詞

(1)天國

亦稱“上帝之國”、“天堂”、“天家”。據《新約》記載“天國是上帝的居所,寶座前天使侍立,耶穌坐在上帝右邊,眾得救靈魂者皆升入天堂,與上帝享永福。”

(2)地獄

希伯來文和希臘文涵義的混合。猶太教中意為“陰間”,僅指死者靈魂所至的地下安息處所。另指為“希倫山”,專指耶路撒冷城郊的一條峽谷。

(3)伊甸園

據《舊約.創世紀》中記載的上帝給人類始祖亞當和夏娃居住的園子。該處有河,分四道流向四方;園內果木繁茂,景色優美;亞當和夏娃在園內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后因其違反上帝之命偷食禁果,被逐出園。上帝派天使把守道路,后人便再見不到此園。

(4)挪亞方舟

據《舊約.創世紀》中記載的義人挪亞為避上帝降滅世洪水而造的長方木柜形大船。上帝降洪水滅世時,挪亞蒙上帝寵愛造此船帶全家及每種禽獸各一對避入,7日洪水過后,使挪亞一家和所收各類動物得以留存。西方文學中常以方舟作為避難處所的象征。

(5)最后的晚餐

據《圣經》記載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前夕和12門徒舉行了最后一次晚餐。最后的晚餐包括耶穌共有13個人參加,猶大排在13號,因為其是出賣耶穌的叛徒,所以西方人普遍忌諱“13”這個數字號碼。

(6)十字架

是古代羅馬帝國的殘酷刑具,一般只用于處死奴隸和無羅馬公民權的人。作為刑具時多由兩根木料相交叉而成,形狀近于漢字“十”,故漢譯為“十字架”。基督教相信,耶穌為替世人贖罪,被釘死在十字架,故尊十字架為信仰的標記。

3、基督教圣禮名詞

(1)禮拜

基督教的主要崇拜活動,意思是對神頂禮膜拜。通常在教堂舉行,也可在家庭中舉行。基督教紀念耶穌安息日(星期六)次日復活,規定在周日禮拜。禮拜儀式除牧師外,其他人主領則不能進行祝福。

禮拜儀式各教會有所不同,一般程序:1、唱詩班唱“肅靜歌”《主在圣殿中》;2、主領人宣召,通常是誦讀《詩篇》中的一段;3、齊唱贊美詩一首;4、齊誦《主禱文》;5共誦啟應經文,一般是選讀《詩篇》,主領人讀一節,全體信徒讀一節,循環啟應;6齊唱贊美詩一首;7主領人祈禱;8讀經,朗讀當天講解的經文;9唱詩班獻詩,所獻贊美詩與當天證道內容相配合;10證道,主領人或邀請的人講道,是禮拜的核心內容;11齊唱贊美詩;12祝福;13唱詩班唱《祝福歌》或《阿們頌》,禮拜結束。

(2)祈禱

是信徒在心靈是與上帝直接對話的一種方式,是信徒對上帝的崇敬、信賴、感激、祈求等情感的自然流露與傾訴。祈禱的對象是上帝或耶穌基督。祈禱的內容因人、因事而異,主要是對上帝的贊頌、感恩、祈求、懺悔、傾訴等。姿式無定式,其方式有:口禱、默禱、公禱、私禱、領禱、成文祈禱、即興祈禱和專題祈禱。祈禱不受時間、環境等限制,有早禱、晚禱、午禱、用餐時祈禱、分別時祈禱、開會時祈禱等,禱文可長可短,最重要是態度要嚴肅、誠懇、專心。

(3)講道

也稱“證道”。禮拜儀式中的一個重要程序。由教牧人員挑選一段《圣經》經文對信徒講解。講道的文稿稱為“講章”。

(4)唱詩

禮拜儀式中的一個程序,配合當天講道內容,挑選2-3首贊美詩,由全體信徒在講道前后各齊唱一首,有條件的再由唱詩班奉獻一首。個人或集體在平時也可唱贊美詩以抒發情感。

(5)祝福

禮拜儀式的最后一個程序 。由具有圣職的教牧人員向全體會眾宣告上帝的祝福。也可對特定對象(新婚人、新生兒等)或活動宣布祝福詞。

(6)主禱文

習慣也稱公禱告,為全體信徒禮拜時共同誦念的經文,是基督教中最常用的經文。源自《新約.馬太福音》,是耶穌教導門徒如何禱告而作的示范。

全文如下:

我們在天上的父,愿人都尊你的名為圣。愿你的國降臨。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因為國度、權柄、榮耀,全是你的,直到永遠。阿門!

(7)主 日

即“禮拜日”,基督教對星期日的別稱。據《新約》記載:耶穌在安息日前一天(即今星期五)被釘死于十字架;死后第三天復活,即安息日的后一日(即今星期日)復活。基督教據此把星期日稱為“主日”,意為“主的日子”。

4、基督教的制度名詞

(1)教會

是基督教的基本組織,是基督教舉行宗教儀式和信徒進行宗教活動的場所。教會具有兩個特征:一是“圣”,意指教會是屬神的,是圣潔的。二是“公”,意指天下信仰耶穌基督的人都屬一個教會,不應分類,互相歧視。教會分有形教會和無形教會。有形教會是現實世界中的教會組織,無形教會是指過去、現在和將來全部“得救真信徒的總體”,是永遠存在的。教會大體分為主教制、長老制、公理制三種體制。我國現行基督教會教制大多由牧師、長老和執事組成堂務管理委員會(簡稱堂管會)共同管理教會內部具體事務。

(2)查經會

基督教徒的活動方式之一。由教徒聚集在一起查考《圣經》,有時自己閱讀,有時也有教牧人員主領講解。

(3)交通會

由信徒在一起見證神的榮耀,互相勉勵進步的活動。

(4)祈禱會

基督教信徒信仰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宗教儀式。指信徒聚集在一起進行禱告。

5、基督教稱謂名詞

(1)牧師

拉丁文愿意為“牧羊人”,因耶穌自稱“牧人”,用“羊群”比喻信徒,故基督教大多教派稱具有圣職的教牧人員為“牧師”。負責牧靈工作,管理教會事務,只起“引導”作用,牧師是宗教職業者。我國基督教教職人員實行持證上崗制度,擬按立牧師人員大多經神學院畢業,在教會工作一定年限,經本人申請、省基督教兩會考核后發證,按立為牧師職。

(2)長老

由本教堂平信徒推選的代表,負責管理教會事務,主要源自長老會(加爾文宗)。現有兩種:一種是行政長老,專管教會行政事務;另一種是“按手”長老,專事輔佐牧師牧養信徒,現在長老主要是從執事中推選,其職責僅限本堂及所屬聚會點,經基督教兩會同意,也可以牧養教導信徒,主持圣禮。我國擬按立長老人員多在教會中有一定威望的執事中選取,具備在教會一定工作年限,經本人申請、省基督教兩會考核按立為長老職。

(3)執事

源自《新約.使徒行傳》,原意為“仆役”,是由信徒推選出來幫助辦理教會事務的信徒。執事非終身任職,注重服務和關懷工作。

(4)傳教士

我國稱為“教士”,其主要任務是輔佐牧師傳道、管理堂點,牧養教導信徒。也有稱教士為布道員、傳道員、傳教師、傳導員等。我國教士大多經神學院畢業后,由省基督教兩會負責考核發教士證。

(5)義工傳道員

受過一定的神學教育或培訓的傳道人員,可以講道及牧養信徒。我國義工傳道員在參加省基督教兩會統一組織的培訓后,經考試合格發義工傳道員證。

(6)信徒

一般是指經過牧師正式“領洗”的基督教教徒。

(7)慕道友

未經牧師“領洗”的信教群眾。

(8)同工

基督教教牧人員之間的互相稱呼。

(9)同道

基督教信徒之間的互相稱呼。

(10)兄弟

基督教男信徒之間的互相稱呼。

(11)姊妹

基督教女信徒之間的互相稱呼。

6、基督教禮儀名詞

(1)按手禮

基督教實行的宗教儀式之一。為教徒實行的堅振和為教職人員授于圣職時,把手按在領受者頭上,并念誦經文。

(2)婚禮 基督教徒結婚時有請牧師證婚的習慣,與天主教不同,不把此儀式作為圣事。在教堂內舉行時,由牧師祈求上帝恩賜,祝福婚姻美滿,白頭偕老。

(3)殯葬禮

基督教徒死后,在火化之前由家屬請牧師到家里為死者祈禱贖罪,歡送回天國。基督教徒家里死人不悲哀、痛哭,他們認為死后回到天國是高興的事。

(4)阿門

意為真誠、誠懇。是基督教儀式中常用的結束語,表示希望所有的禱告都能如愿以償、允獲所求。在教牧人員領禱結束時,信徒同念“阿門”,以示“誠心所愿”。

(5)以馬內利

源于希伯來文,意為“與神同在”。在基督教徒之間常以此語致以問候和祝愿神與世人同在。

(6)按立

按立是基督教授予圣職過程的統稱,有一定的手續和儀式。基督教舉行的“按立圣典”,是基督教按照規定程式對人授以圣職的禮儀。在授于牧師、長老圣職時在教堂內公開舉行典禮。舉行典禮時多由3名或3名以上牧師(按立長老時可有長老參加,但至少有1名牧師)對被按立人行按手禮。

7、基督教其他名詞

(1)基督紀元

以耶穌的生年為紀元元年而得名。公元532年,修士狄奧尼修斯以耶穌生年為紀元編制新紀元表,他推算耶穌誕生于羅馬建城后754年,定這一年為基督元年,以此年為公元元年,并逐漸得到公認。現在國際通用的公歷是1582年10月15日開始的“格列歷”,采用的就是基督紀元,又稱“公元”。

(2)家庭聚會

按基督教的傳統習慣,教徒在自己家里過宗教生活,參加的人以自己家庭成員為主,有時有個別親戚、鄰居參加,其活動內容和形式比較多樣。

    標簽:
    上一篇:暫無信息